今天,防城港市的调查组公布了“女司机亮证逼迫让路”事件的调查结果。事情很简单,没什么所谓的阴谋论,也没什么所谓的“大人物”。应该说很巧合,巧合到离谱的地步,于是随即又引发了一轮新的舆论风波。
官方恐怕也是预料到这个问题的,但是之所以公布这个,一个是给群众一个交代,一个是给上级给领导一个交代。当然了,前者没几个人信的,但也不重要,重要是的后者信就行了。
有人可能就此说,那这个调查不是糊弄群众吗?不是不拿群众当回事吗?还真不能这么看。人家毕竟经过有权部门专门人员进行了专业调查,调取了书证并询问了有关人员,这一系列的法律规定动作都做了,然后得出了有根据的结论,然后向公众反馈了,只是公众中的某些人不相信,你叫人家调查组怎么办?
在体制内干过的人都知道,尤其是基层的第一线的,特别是接访过信访群众或投诉人的,都经历过这样的场景,领教过这样的群众。你再怎么解释再什么说明,再怎么把证明材料把事实摆给他看,他都不认可,就是认死理,就一定要调查结论按他的认知来,否则就是不公平不公正不客观。
因此说起来,江山易改,禀性难移。表面上看是群众对调查结论的不信任,实际上个人的固有认知难以改变。包括从一开始经反映人主观认知强烈的揣测,再经媒体的大面积“病毒式”的传播,再由公众大范围无标准的讨论,对事件的第一印象条件反射式“差评”,加上对“特权”对官方的不友好不信任的刻板印象。这个前提下,公布出来的结果又大相径庭,自然不能够相信。
可是总要讲道理吧。在没有根据的无端揣测和经过调查的有根据的调查结论之间,应该选择相信哪个,就毋庸置疑了吧?当然,怀疑一切、打倒一切、否定一切是一个人的认知自由。
但是,公众资源不应该去为了满足个体难填的欲壑而滥用,也不可能因为个体的怀疑揣测而乱用。按照原则和规定,已经调查过的问题,已经得出的结论,只要没有新的证据不会再启动调查(注意,这个“新的证据”的标准可不低,起码有“伤筋动骨”的效用)。否则,永远没完没了。
何况,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大事,不过是一个飞扬跋扈的人在装13。这年头,人怕出名猪怕壮,装13遭雷劈。就是这样,真没别的。
说是因为这一点就笃定一个人如何如何的有背景有实力,那论据委实单薄了,那论点很不客观;又或者说,把这一点作为突破口,去查查背后有没有权钱交易、腐败问题等等,那是小说式的写作手法,并不具有多少现实可能性。
这件小事要不是舆论发酵,派出所也就处理了。搞得这么满城风雨,市委市政府都不得不亲自下场收拾烂摊子,不就是大家又找到了一个发泄情绪、加深刻板印象的出口吗?
有人说“亮证姐”背景好深啊,都能调动警察半夜去人家家敲门。那么,换个角度看,“平头哥”应该比对方更牛13,因为都能调动那么多媒体去为他站台,又能调动市委市政府组成调查组调查并回复。
其实都不过是有关部门正常的依法履职行为,包括公安机关调查,包括调查组调查。
话说回来。实际上,正如有网友总结,事实的真相没那么复杂,主要责任在于当事的双方基于个人错误认知的误判。
即“亮证姐”这方作为有一定财力的私营企业主,长期混迹于社会,其思维逻辑和办事原则就是:有权可以为己所用、执法证件有用、奔驰车标在邻里乡亲之间有用。
而“平头哥”这边呢作为有一定粉丝量的自媒体小V,读过书,会上网,其认知就是粉丝可以为己所用、只要公职人员有瑕疵那就是大问题、邻里乡亲之间上一代的交情和认知已经过时,现在比的不是奔驰车标和公职人员的人脉,而是个人引导的影响力。
其实,很多人不懂体制内的某些逻辑。首先要记住,低头的麦穗,昂头的稗子,这句不会错。
现在网络舆论形势这么严峻,一着不慎满盘皆输,所以一个是真正有权势的人家会学会“藏势”。人家跟普通人接触的机会本来就不多,发生冲突的可能性非常小。即便发生了什么矛盾,人家没有那么小家子气,而且也用不着表明什么身份就能摆平。
另一个是真正有实力有背景的干部家庭,人家一般都特别注意爱惜自己的羽毛;其“真正的”家人通常不会犯傻惹火烧身呢,只有八竿子打不着的离权力远的“所谓”的亲友才喜欢狐假虎威、装腔作势。